新闻动态

从实验室到公众:北科大“i科学”科普月作品大赛推动科普转化

为深入推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激发我校学生、青少年、社会公众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科普传播能力,北京科技大学于科普月期间正式启动第二届i科学”校园科普作品大赛复赛。本次大赛以“科趣无界 创想有为”为主题,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广泛征集科普创意作品,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

自复赛启动以来,大赛共征集到来自学生工作室及团队提交的40件优秀科普作品,涵盖科技赛道、教学赛道和创意赛道三大类别。作品内容紧扣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想象力与良好的科普表达能力。

复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技赛道涌现出多件结合SRTP项目或科研成果的科普教具与软件;教学赛道作品注重互动性与实用性,融合知识点讲解与情景演示;创意赛道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科普形态,体现出“轻量化传播”与“IP孵化”的鲜明特色。

1 选手作品“会呼吸的电池”示意图

为进一步提升活动的专业影响力,大赛组委会实施了大学生科普科创协同能力提升计划(一期),特别邀请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技术与应用课程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兰名荥副教授,于9月20日为参赛选手及广大师生带来题为《从实验室到公众:科研科创成果的科普转化之道》专题讲座。讲座通过兰老师打造信息通信领域科普品牌的亲身经历,为如何从科技魅力与美好生活的关联入手开发并转化为科普内容给出了答案。此外,兰教授带领大家展望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短视频充斥、高校考核压力、AI模型等挑战时,如何既保证科学性,又能让大众觉得有趣,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对于科普工作的了解度。

2 讲座现场—科普作品转化核心理念

为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互动参与感,大赛组委会将于国庆假期在线上平台开启大众投票通道,邀请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参与评选“最佳人气奖”。复赛评审将综合专家评分与大众互动投票,从科学性、创新性、科普性、趣味性等维度对作品进行全面评估。

本次大赛由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指导、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共同主办,多单位协办,是学校科普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能力、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